某石化發電廠一次試驗項目及標準要求
序號 | 檢測項目 | 標準要求 | |
避雷器 | 1 | 測量金屬氧化物避雷器及基座絕緣電阻; | 35kV以上電壓等級,絕緣電阻不應小于2500MΩ;35kV及以下電壓等級,絕緣電阻不應小于1000MΩ;基座絕緣電阻不應低于5 MΩ。 |
2 | 測量金屬氧化物避雷器直流參考電壓和0.75倍直流參考電壓下的泄漏電流; | 金屬氧化物避雷器對應于直流參考電流下的直流參考電壓,整支或分節進行的測試值,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交流無間隙金屬氧化物避雷器》GB11032規定值,并應符合產品技術條件的規定;0.75倍直流參考電壓下的泄漏電流值不應大于50μA,或符合產品技術條件的規定。 | |
3 | 檢查放電計數器動作情況及監視電流表指示; | 檢查放電計數器的動作應可靠,避雷器監視電流表指示應良好。 | |
變壓器 | 1 | 檢查所有分接的電壓比; | 電壓等級在35kV以下,電壓比小于3的變壓器電壓比允許偏差應為±1 %;其他所有變壓器額定分接下電壓比允許偏差不應超過±0.5%;其他分接的電壓比應在變壓器阻抗電壓值(%)的1/10以內,且允許偏差應為±1%。 |
2 | 檢查變壓器的三相接線組別和單相變壓器引出線的極性; | 變壓器的三相接線組別和單相變壓器引出線的極性應與銘牌上的標記和外殼上的符號相符。 | |
3 | 測量繞組連同套管的直流電阻; | 1600kVA及以下三相變壓器,各相繞組相互間的差別不應大于4%;無中性點引出的繞組,線間各繞組相互間差別不應大于2%;1600kVA以上變壓器,各相繞組相互間差別不應大于2%;無中性點引出的繞組,線間相互間差別不應大于1 %。變壓器的直流電阻,與同溫下產品出廠實測數值比較,相應變化不應大于2%; | |
4 | 測量鐵心及夾件的絕緣電阻; | 應測量鐵心對地絕緣電阻、夾件對地絕緣電阻、鐵心對夾件絕緣電阻;采用2500V兆歐表測量,持續1min,應無閃絡擊穿現象。 | |
5 | 測量繞組連同套管的絕緣電阻、吸收比或極化指數; | 絕緣電阻不應低于出廠試驗值的70%或不低于10000MΩ;常溫下吸收比不應小于1.3,當R60大于3000MΩ時,吸收比可不作要求;常溫下極化指數不應小于1.5。當R60大于10000MΩ,極化指數可不作考核要求。 | |
6 | 測量繞組連同套管的介質損耗因數(tan?)與電容量; | 被測繞組的tan?值不應大于產品出廠試驗值的130%;變壓器本體電容量與出廠值相比允許偏差為±3%。 | |
7 | 套管的介質損耗因數(tan?)與電容量 | 末屏絕緣電阻值不宜小于1000MΩ。當末屏對地絕緣電阻小于1000MΩ時,應測量其tan?時,不應大于2%。 電容型套管的實測電容量值與產品銘牌數值或出廠試驗值相比,允許偏差應為土5% 。 | |
8 | 繞組連同套管的交流耐壓試驗; | 試驗耐受電壓標準為出廠試驗電壓值的80% | |
9 | 局部放電試驗 | 試驗電壓不產生突然下降; 在1 h局部放電試驗期間,沒有超過250pC的局部放電量記錄; 在1 h時局部放電試驗期間,局部放電水平無上升的趨勢;在最后20min局部放電水平無突然待續增加; 在1 h局部放電試驗期間,局部放電水平的增加量不超過 50 pC; 在1 h局部放電測量后電壓降至1.2Ur/√3時測量的局部放電水平不超過100pC。
| |
互感器 | 1 | 絕緣電阻測量; | 測量一次繞組對二次繞組及外殼、各二次繞組間及其對外殼的絕緣電阻;絕緣電阻值不宜低于1000MΩ;測量電流互感器一次繞組段間的絕緣電阻,絕緣電阻值不宜低于1000MΩ;測量電容型電流互感器的末屏及電壓互感器接地端(N)對外殼(地)的絕緣電阻,絕緣電阻值不宜小于1000 MΩ。 |
2 | 測量繞組的直流電阻 | 電壓互感器:一次繞組直流電阻測量值,與換算到同一溫度下的出廠值比較,相差不宜大于10%。二次繞組直流電阻測量值,與換算到同一溫度下的出廠值比較,相差不宜大于15%;電流互感器:同型號、同規格、同批次電流互感器一、二次繞組的直流電阻和平均值的差異不宜大于10%。 | |
3 | 檢查接線繞組的組別和極性; | 檢查互感器的接線組別和極性,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應與銘牌和標志相符 | |
4 | 誤差及變比測量 | 用于非關口計量的互感器,應檢查互感器變比,并應與制造廠銘牌相符,對多抽頭的互感器,可只檢查使用分接的變比 | |
5 | 測量電流互感器的勵磁特性 | 當電流互感器為多抽頭時,應測量當前擬定使用抽頭或最大變比抽頭。測量后應該核對是否符合產品技術條件要求; | |
6 | 測量電磁式電壓互感器的勵磁特性 | 用于勵磁曲線測量的儀表電流應為方根均值表,當發生測量結果與出廠試驗報告和型式試驗報告相差大于30%時,應核對使用的儀表種類是否正確;勵磁曲線測量點為額定電壓的20%、50%、80%、100%和120%;對于中性點直接接地的電壓互感器(N端接地),最高測量點為150%;對于中性點非直接接地系統,半絕緣結構電磁式電壓互感器最高測量點為190%;全絕緣結構電磁式電壓互感器最高測量點為120%; | |
7 | 交流耐壓試驗; | 試驗電壓為出廠值的80%,試驗中不就發生貫穿性放電 | |
斷路器 | 1 | 測量絕緣電阻; | 測量整體絕緣電阻值,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規定 |
2 | 測量每相導電回路的電阻; | 測試結果應符合產品技術條件的規定 | |
3 | 交流耐壓試驗; | 應在斷路器合閘及分閘狀態下進行交流耐壓試驗;按出廠值試驗,試驗中不應發生貫穿性放電 | |
4 | 測量斷路器的分、合閘時間,測量分、合閘的同期性,測量合閘時觸頭的彈跳時間; | 合閘過程中觸頭接觸后的彈跳時間,40.5kV以下斷路器不應大于2ms,40.5kV及以上斷路器不應大于3ms;實測數值應符合產品技術條件的規定。 | |
5 | 測量分、合閘線圈及合閘接觸器線圈的絕緣電阻和直流電阻; | 測量分、合閘線圈及合閘接觸器線圈的絕緣電阻值,不應低于10MΩ;直流電阻值與產品出廠試驗值相比應無明顯差別 | |
6 | 斷路器操動機構的試驗 | 斷路器操動機構的試驗,應符合有關規定 | |
隔離開關 | 1 | 測量絕緣電阻; | |
2 | 測量高壓限流熔絲管熔絲的直流電阻; | 測量高壓限流熔絲管熔絲的直流電阻值,與同型號產相比不應有明顯差別。 | |
3 | 測量負荷開關導電回路的電阻; | 測試結果不應超過產品技術條件規定。 | |
1 | 主絕緣及外護層絕緣電阻測量; | 耐壓試驗前后,絕緣電阻測量應無明顯變化;橡塑電纜外護套、內襯層的絕緣電阻不應低千0.5 MΩ/km; | |
電纜 | 2 | 主絕緣交流耐壓試驗; | 按電纜銘牌上面的U0試驗2U0. |
3 | 檢查電纜線路兩端的相位; | 檢查電纜線路的兩端相位,應與電網的相位一致。 |